封面故事|刘雅瑟 角色永远比奖项重要
7月刚从《隐身的名字》剧组杀青的刘雅瑟,8月的“重点”似乎就是真情实感地看奥运会了。“很多项目我都很关注,从开幕式就开始看了”她对我们说这些时,奥运会刚开始一周“尤其是乒乓球和跳水都是这两天必须看的,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项目,还会喜欢看滑板、攀岩、自由小轮车……这类偏极限挑战的运动。”她自己平时也喜欢和朋友去玩滑板、滑雪,可以看出性格里“热血”的苗头戏里戏外一直在“燃”。关注的项目上,每每中国队取得成绩时,她也会激情燃烧地在社媒上呐喊祝贺。
电影《海关战线》路演时曾透露出刘雅瑟“剧组第一莽夫”的称号,换个角度说,拍动作戏多少也可以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但她并没有“顺杆爬”地夸大自己有多拼命,反而跟我们强调了生活中要顺其自然。“当你要去完成这份工作,想取得一个好结果,你就没有理由害怕了。但在生活中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惜命的人,很多时候我还是比较受环境的影响,也看这件事对我来说重不重要。其实除了工作,我对其他的事没有太大欲望,不会强求一个结果,顺其自然”。
这两年的语境里,人们给“顺其自然”这个词赋予了太多“佛系”和“松弛”的意味,事实上,“顺其自然”的境界也包含很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刘雅瑟来说,驾驭其中的积极部分可能用“顺势而为”来形容最为精准。无论《智齿》里的林家栋、《潜行》里的刘德华、任达华,还是这次《海关战线》里的张学友、谢霆锋,刘雅瑟合作的都是超一线的大牌艺人。
面对这样的对手,不会因为过于尊重而有些束手束脚吗?“不会的,因为他们是大人,是很成熟的、见多识广的人,我就自然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们面前做最真实的自己就好,有任何方面的刻意都会被看出来。”顺其自然就是顺着自己的“自然”,真诚是和强者联手时最有力的气场。与这些港片“影帝”们合作时压力更大还是动力更大?刘雅瑟的回答很符合当下的奥运氛围:“我是遇强则强的那种人——容易被环境刺激嘛。跟那些资深的大演员合作能给我很大动力,会有强烈心理暗示——自己不要掉链子。很多时候想表现得好就能开发出隐藏潜力。”大演员、大卡司造就了创作好角色的“大势”,刘雅瑟的顺势而为,只需发挥出她遇强则强的性格底色。
待播剧《隐身的名字》也是由一众资深老戏骨们组成的群戏卡司,刘雅瑟在其中再度创作了一个和她本人反差很大的角色,她并非表演科班出身。遇到和本人没有联结点的角色有没有自己的表演方法做处理?“除了出道第一部作品的角色是相对跟我有点接近的之外,之后所有的角色跟我都有很大反差,也曾觉得《隐身的名字》这个角色离我太遥远。
但我的方法是,接到一个角色时,会首先去问导演,你为什么选择我?从我身上看到哪一点符合你想要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来讲非常重要。我会尽可能地去寻找这个角色身上有,但我自己没有的东西,很多东西是演着演着碰撞出来的。看剧本时觉得自己没有这个东西,但成片之后再看我的表演,忽然发现我还能这样。所以我也非常感谢一些角色,让我更加能够知道我自己是什么样子,又可以做到什么样子。”所以顺势而为的优势还在于,可以顺着大势拓展自己,很多表面看去的“一夜飞升”,都是无声无息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最终拾级而上的。刘雅瑟很善于自我观察,才会一路走到高光之下。
早在斩获“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之前的很多年,刘雅瑟已经得过几个有分量的奖项。我们谈及对商业片和文艺片的不同感受时,她说:“所谓的‘商业片’可能会更追求和大部分观众的共情,而文艺片可能更注重个人表达,导演的个人表达很重要,其实演员也可以有自我表达。”继续追问她对此类自我表达是否有印象深刻的角色,她便随口补充道:“之前我拍过一部叫《荒野咖啡馆》的电影,那个片子有点小众,可能没有太广泛的大众看过,我在演的时候代入了我自己的‘自我’,是典型的演员在角色里很个人化的自我表达。”
不经意的举例中没再涉及更多信息,好像在讲一件过去很久的小事,甚至预先帮我们做好了“就算你没听说过也很正常”的铺垫。却没有提及,就是这个角色,让她成为2020年平遥国际电影展最佳女主角,比“金像影后”更早了两年。对她来说,这真的是无需注解的小事,也许是因为出道多年演了太多的电影,于她自己根本没必要用是否得过奖来划分它们,也或者因为即使对于万众瞩目的金像奖,她也认为“那个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那个时段的那个角色。”这两三年间,“金像影后”的光环引得无数媒体采访追问,继而成为公众贴给她的标签,这不但没有使她“膨胀”,反而越发让她得出了“演戏不是为了拿奖”的结论。
“小时候想要拿奖,一直梦想着自己可以因为表演拿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奖项,那就是我的一个目标。我是一个非常受环境影响的人——比如周围人的刺激。那时比较叛逆,会产生一种对抗:希望自己能够去证明什么,因为太在乎外界的期待。经过这些年,现在的我对别人的声音没那么在意了。或者说,更加能接纳各种各样的声音,变得平和了很多。”
经历过选秀时代的起起落落和名利场里各种出于刻板印象的议论纷纷,不难想象那些刺激和期待的大致来源。现在的她已经可以和所有的评价和解,接纳了那些从前会导致“对抗”的声音。
“如果拍出了一个很经典的角色,能用我认可的理念去演出来,可以用心去深入那个角色,那份欢喜会一直留在我心里。比起领奖或参加颁奖礼的光彩,作品能留下的感受会更加永恒。” 与其说这样的成长是从“比较叛逆”变成了“没那么在意”,不如说是从追求目标变成了享受过程。对于刘雅瑟来说,表演这件事真正能让她坚持很久的原因,不是奋不顾身的燃烧,而是细水长流的沉浸。
刘雅瑟:我没有想过一定要融入香港或北京,或是任何一个环境,我只是把自己丢在这个地方去生活。有时我也会去观察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但不一定逼自己同化,反正现在每一个城市都挺有包容性的,不如去享受这种包容。我是一个非常容易适应环境的人,一直觉得在不同的城市可以找到属于自己不同的节奏,那才是最有意思的。
刘雅瑟:其实我不太知道自己擅不擅长,但我是喜欢的,挺想多参加一些综艺节目的。可能拍戏太苦了,对比起来,参加综艺比较快乐。因为小时候毕竟有过参加比赛的经历,那个过程留下了很放松、很自由的快乐记忆。
刘雅瑟:怎么说呢?说起来是主动,实际上也是被动,毕竟也没有人要签我当歌手。小时候不懂唱歌时是挺喜欢的,但懂了之后,我知道自己跑调时,就没那么执着了。说实话,如果还有机会唱歌我也是愿意的。因为我这个人比较注重体验,不管是综艺还是什么场合,有人愿意听、愿意看时,那就是我希望珍惜的机会,现在的舞台很包容了,有给专业歌手的舞台,也有给各种表演者的舞台。
刘雅瑟:华哥很可爱,他是真的很可爱,我从演唱会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跟他拍戏的时候,我就一直都在感叹:他是我见过的最有信念感、最自律的一个。他就是一个巨星、一个榜样,时刻都想向他学习。但看他的演唱会时,要把他在演唱会舞台上带来的启发用于我自己,我觉得我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像他这么可爱。
刘雅瑟:以前会觉得自己晚熟,但现在倒是偶尔会觉得自己挺成熟的,我的心理年龄应该在从18岁到68岁这个区间里。
刘雅瑟:有时间时是会去的。比如历史博物馆,我很喜欢,或者哪里有一个画展是我感兴趣的也会去看。就算没时间也会在网上看,我特别喜欢看一些手工艺术,比如一些很个人的艺术品,就是那个艺术家或者匠人他每一次做的东西都不一样,我喜欢看那种艺术品。
刘雅瑟:我不喜欢关在健身房里运动,那对我来说有点枯燥。我觉得运动是需要快乐的,我比较喜欢跟人有互动,刚才也提到了,我容易受环境影响,需要刺激,需要那种竞技类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乒乓球或者桌球,我喜欢参加这种大家可以一起玩的运动。
刘雅瑟:不是的,我可以不用社交,常年跟同一个朋友去也行,只要谁愿意陪我去完成这项运动,我都OK。
刘雅瑟:应该是熬夜吧,哈哈哈,看电影、熬夜确实是变成了我的习惯。有一个是正经坚持了多年的习惯,就是无论我有没有时间,上映的片子都一定会看。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去到影院的话,它下院线之后我都会在网上看。
监制:张娜
摄影师:姜南Nam( ASTUDIO)
造型&编辑:陈嘉
妆发:陈龙
摄影助理:杨晨(ASTUDIO)
后期:杨超(Lenshead)
采访、撰文:李慧
艺人统筹:宋敏
美术:Linhan(ASTUDIO)
制片:Aimee、宋宋(Lumos)
服装助理:Alison Fanny
摄影器材:Westeast Lab東西影棚
场地鸣谢:缇干画廊teagan
新媒体编辑:李婧
新媒体设计:梦伊
视频监制:豹纹儿2姐
视频拍摄、剪辑:张鹏
精彩内容回顾